...
10 2016.10

“互联网+”助力供销社 打造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来源: 重庆土特产品交易中心

农村金融是活跃农村经济、解决“三农”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巨大,这些需求包括赊销、信贷、理财、保险、代理等金融服务的需求。据统计,农村家庭正常信贷获批率只有27.6%,远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农村家庭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资金互助为代表的合作金融,能够借助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亲缘、地缘、业缘关系,较好弥补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不足,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以P2P、互联网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进入农村市场。互联网的扁平化、便捷化、瞬时化特质与农村金融的草根性、普惠式诉求在天然上具有互补性,二者相互融合。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基础上,正积极试水“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延伸。

一是为平台商家提供金融服务。2015年10月上线的“供销e家”是全国供销总社着力打造的集交易、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业务覆盖B2B批发交易、B2C商品销售、C2C零售交易和O2O在线业务。该平台与地方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互联互通,主要为各地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软件支持、信息数据、培训咨询、理财交易等服务。国农控股旗下的中国农业交易平台是由供销社体系唯一的海外上市公司——国农控股有限公司及广州商品交易所共同发起成立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该平台旨在建设“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交易及数据集成平台,将供销社系统原有涉农产业中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升级至线上电子交易,将农产品贸易、融资、保险、仓储物流、结算等功能于一体。国农控股联手银联支付网络,在中国农业银行现管平台上搭建的“农汇通”。它提供了一个实现了支付、预付卡、资金归集、融资贷款等多项功能的新型农村金融模式,并且交易商在全国任何一家农行里开通的账户都可以通过后台绑定“农汇通”。

二是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金融业务线上化,即依托供销社系统的小贷公司、典当行和租赁公司,将其业务转到线上,直接通过互联网操作。二是供应链金融,为供销社系统涉农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消费贷。针对系统270万职工和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网点,为客户提供互联网理财服务。四是农民的产业链金融,与农资公司和农产品收购方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代收代付平台。

尽管全国供销社系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喜忧参半,但部分省份已进行了合作金融的创新实践,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农民合作基础上的产业链金融、基于社区综合服务的社区金融、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这些创新模式共同构建了供销社特色的合作金融体系。

金融控股集团化、平台化的合作金融体系搭建初具雏形。山东、河北、广东等省级供销社主导的合作金融体系的搭建已初具规模。“资金互助+合作保险+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合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模式的金融控股平台已成为供销合作社拓展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

基层供销社“多位一体”综合服务体已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供销社的基层经营服务网点,除为当地农户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外,还提供包括农资赊销贷款、小额现金支取、粮食银行等“一站式”服务,个别基层供销社为社员办理了一卡通以及手机APP应用系统,社员凭借一卡通或社员账号,可享受会员优惠消费、在线小贷申请、在线购物在线理财等便捷服务。基层供销合作社已成为金融机构“最后一公里”枢纽、社区金融服务的终端。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与合作金融融合发展。各地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伴生了融资、理财、保险等多种线上金融需求。各类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供销社开始探索借助网络及信息技术,以资金互助、股金服务为基础,尝试为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开展以贸易信贷、资金互助、融资担保、信用评级、互助保险、培训推广综合配套功能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例如,采用“基层社(合作社)+资金互助社+银行(小贷公司)” 的合作方式,为银行提供信息甄别、客户推荐、信用评级、协调贷款、协调担保、委托贷款等服务。依托供销合作社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链融资创新,对农资抵贷、订单质押贷款、惠农卡、粮食银行等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和完善。


Copyright © 2015. 重庆土特产品交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