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业部、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二代认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互联网+农业”将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什么是现代化农业?
通过高科技、大数据、智能化、机械化、互联网参与的农业才叫现代化农业。然而,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互联网的衔接和桥梁作用推动农业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
我爱你 互联网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其实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农村是农业或者“三农”的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供产业间的衔接与合作,通过补强的方式,并优化资源加速现代化农业的稳健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
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绝大部分时间农业还处在靠天吃饭、手工耕种的阶段。互联网运用农业,能快速提升生产端、加工端、营销端的升级,为中国农业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推动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发展现代化就必须要现代化人才,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能加快互联网人才、大数据人才、智能化人才的培养和存储。这些人通过学习、培训之后有快速回到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或者成为现代化农业创客,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亲亲你 现代农业
在生产层面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通,加强对养殖业、种植业生产情况的了解,远程管控;
在物流层面农产品出来之后需要物流,智慧物流、网上信息发布等都十分重要;在营销层面要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农产品卖难,产需不一致。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精髓是用户至上。传统农业是封闭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天然割裂。现代农业是开放生产,讲究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的订单农业,追求生产者与消费者高度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让产销对接、产需结合成为现实。生产之前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消费者订单,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时生产;生产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招揽顾客上门;销售之后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积极改进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加速产品结构升级、质量提升、价值增值,以更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及更好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让顾客全程参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维修、改进、创新,由用户和企业共同决策来制造用户想要的产品,打通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进入C2B、B2C互动交叉融合的全新模式,使个性化、定制化成为标志性特征。
农资成本高,渠道不通透。农资种类、厂商、质量、效能、价格、经销渠道等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只要厂家抛出锚定价格,农民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一切迎刃而解,国内外农资领域的许多大中型企业看中未来农资市场超万亿元的规模和十倍以上的收入增长空间,在当前政策扶持的背景下纷纷拥抱互联网,优化供应链,发展快递业务,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C2C、B2C、B2B的出现和易操作性,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农资厂商和农民真正平等,用户真正至上,每件农资定价变得透明,每个人都知道农资的真正价格区间,区域性价格垄断已成为明日黄花。质优价廉、服务优质的农资对农民不再是可想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如果是合作社或众多农民的团购更是享受更多优惠。电子商务O2O的线下实体店体验与线上交易的结合、价格同步,增加了农民合理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推动农资厂商利用用户的大数据和个性化体验推出更能符合单个农民用户端的个性化农资需求,为农业产前产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智慧农业好,实施不容易。对农业产业来说,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系统改造传统农业生产,通过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精准管理、生产高效节能减排、产品绿色安全优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一方面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足量、费用低的投资,通过农村土地互联网交易平台流转可规模化经营的农地,在物联网采购质优价廉的农资。另一方面在种养场所建立融信息标识、感知、处理、传送的标准化种养智能系统:信息感知层通过合理布局电子标识、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感知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活动行为和群体长势长相及其生长环境条件,如土壤养分水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风力、病虫和自然灾害等重要因子及其变化,全方位监控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获取采集的各种数据,以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广域网发布,实现网络相关单元的数据传输、共享与交互;信息应用层对上传的大数据进行云计算,借助专家智能决策系统进行决策,及时发现问题、确定方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实施反馈、持续改进。